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猪的一种多型性疫病。该病的临床特征是急性者表现为出血性败血症,慢性者则表现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和淋巴结脓肿。本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特别是在集约化养猪场中,其发生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对养猪业危害较大,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细菌性传染病。国外1945年首次报道本病。国内最早是于1949年在上海首次发现本病,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大面积流行,70年代末已遍及全国大部分省区,目前已成为规模化养猪场中最常见的重要细菌病之一。病原学链球菌(Streptococcus)归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菌体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0.5-2.0um,可单个、成对或以不同长度的链状方式存在。一般无鞭毛,不能运动,不形成芽孢,有些菌株可形成荚膜。革兰氏染色成阳性。引起猪链球菌病的链球菌主要是C群的兽疫链球菌(Streptococcuszooepidemicus)、类马链球菌(S.equisimilis)、D群的猪链球菌(S.suis)、L群链球菌及E群链球菌。本病除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外,也常存在于正常动物及人的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等。感染发病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内脏器官及关节内均有病原体存在。本病对动物的致病性与其荚膜、毒素和酶类有关。流行病学链球菌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和人类,但不同血清群细菌侵袭的宿主谱有所差异。如当猪群爆发流行时,与猪经常接触的牛、犬和禽类不见发病。猪链球菌病可见于各种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其中以仔猪、架子猪和怀孕母猪的发病率高。病猪和病愈带菌猪是本病自然流行的主要传染源。病猪的鼻液、唾液、尿、血液、肌肉、内脏、肿胀的关节内均可检出病原体。未经无害处理的病猪和死猪的肉、内脏及废弃物是散播本病的主要原因。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5-11月份发生较多,一般为地方性流行,新疫区及流行初期多为急性败血型和脑炎型,来势凶猛,病程短促,死亡率高;老疫区及流行后期多为关节炎或淋巴脓肿型,传播缓慢,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但可在猪群中长期流行。症状该病的潜伏期多为1-天天或稍长。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通常将该病分为以下几型。急性败血型:突然发病,体温升高(41-43℃),食欲不振或废食,便秘、粪干硬,常有浆性鼻漏,眼结膜潮红,流泪,几小时至两天内一部分病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病猪出现运动共济失调、磨牙、空嚼或昏睡等神经症状。有少数病猪颈部、背等部皮肤呈广泛性充血、潮红。病的后期出现呼吸困难。病的经过很急,如不治疗,常在1-3天内死亡,病死率达80-90%以上。若治疗不及时或药效不足则转为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炎型:此型多见于哺乳仔猪和断奶后小猪。病初体温升高(40.5-42.5℃),不食,便秘,有浆性可粘性鼻漏。病猪很快表现出神经症状,如步行时前肢高踏,或四肢不协调,转圈,空嚼,磨牙,仰卧,继而后肢麻痹,前肢爬行,四肢作游泳状或昏迷不醒等等。部分病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大。最急性者几小时或一、二天内死亡,病程达3-5天者,有部分小猪在头、颈、背等部位出现水肿,指压凹陷。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很高。亚急性和慢性:可由急性型转化而来,也可以亚急性或慢性型初发。多见于流行后期或老疫区的散发病例。其突出特征是病情缓和,流行缓慢,病程长久(可达1个月以上),发育迟缓。病猪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如关节炎、淋巴结脓肿、心内膜炎、乳房炎等。关节炎时可见病猪一肢或多肢、一个或多个关节肿胀,患肢表面凹凸不平,跛行、步态变形或不能站立。淋巴结脓肿以颌下淋巴结肿、硬、热、疼,从枣大小至柿子大小不等,外观呈圆形隆起,可不同程度地影响采食、咀嚼、吞咽、呼吸等功能。时间较长时化脓灶可自行成熟破溃,排出脓汁后逐渐自愈,病程一般1个月左右,较少引起死亡,但病猪生长发育受阻。病理变化急性败血型表现为血液凝固不良,皮下、黏膜、浆膜出血,鼻腔、喉头及气管黏膜充血,内有大量气泡。肺充血肿胀。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心包有淡黄色积液,心风膜出血。脾肿大、出血,色暗红或蓝紫。肾肿大、出血。胃及小肠黏膜充血、出血。浆膜腔、关节腔有维生素性渗出物。脑膜充血或出血。脑膜脑炎型主要表现脑膜充血、出血甚至溢血,个别脑膜下积液,脑组织切面有点状出血,其他病变与急性败血型相同。慢性病例可见关节腔内有黄色胶冻样或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淋巴结脓肿。有些病例心瓣膜上有菜花样赘生物。诊断由于症状、病变较复杂、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因此本病主要依靠实验室诊断。涂片镜检取病猪的肝、脾、肺、血液、淋巴液等作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成对、单个、短链偶见数十个长链的球菌。但成对排列的往往占多数,应注意与双球菌和两极着色的巴氏杆菌相区别。防制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猪只出现外伤及时进行外科处理,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制度,严格执行检疫隔离制度以及淘汰带菌母猪等措施对预防本病的发生都有重要作用。该病流行的猪场可用菌苗进行预防目前国内有猪链球菌弱毒苗和灭活苗。每头猪不论大小均皮下注射弱毒苗1头份或口服2亿个活菌,免疫后7天产生保护力,保护期半年。灭活苗则不论大小猪均肌肉或皮下注射5ml,注射后2周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半年。发病猪只应严格隔离和消毒,发病早期可用大剂量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及磺胺类药加抗菌增效剂进行治疗;必要时进行外科处理和对症治疗;病猪的尸体和外科处理物进行严格的销毁处理有利于尽快控制疫情。
相关文章
-
防蜂群夏衰的技术措施
每年夏天高温季节到来后,蜂群群势迅速下降,王浆产量减少。这种历年规律性的情况,养蜂人称之为“夏衰”,这是温度过高造成的。1防暑降温①越夏蜂场应设在大树下或竹园内的通风荫凉处。箱位要坐北朝南,避免太阳直晒。②用草帘在蜂箱上搭凉棚,种植南瓜、扁豆、丝瓜等藤蔓作物上棚,增加遮阳层,以防阳光晒箱、巢温升高,使蜂群不安。③每只蜂...
1069 养殖手册 防蜂群夏衰的技术措施 蜜蜂养殖技术 养殖 -
甲鱼(鳖)白点病白斑病的区分与防治技术
甲鱼白点病与白斑病多发生在幼鳖阶段,症状颇为相似,养殖者往往难以辨别,但两者还是可以从暴发时的温度、病原等方面进行区别,以便及时对症下药。白点病、白斑病是较为常见的甲鱼病害,两者症状在一定程度上颇有相似,但其病原菌却截然不同,白点病的病原菌属于细菌类,而白斑病则为真菌类。在养鳖生产过程中,有些养殖者对白点病、白斑病辨别...
1431 动物饲养技术 畜牧业知识 家禽养殖指南 -
猪传染性胃肠炎防治方法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消化道传染病,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对首次感染的猪群造成的危害尤为明显,病势依日龄而异,日龄越小,病情愈重,死亡率也愈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方法吧!猪传染性胃肠炎症状一般2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12-24小时会出现呕吐,继而出现严重...
1578 养殖手册 猪传染性胃肠炎 养殖 -
梅花鹿养殖要什么条件?
梅花鹿是一种中型鹿,生活于针阔混交林的山地、森林边缘和山地草原地区,白天和夜间的栖息地有着明显的差异,白天多选择在向阳的山坡,夜间则栖息于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被列入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养梅花鹿养殖要什么条件吧!养梅花鹿要办什么手续?养梅花鹿需到林业部门取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野生动物经...
319 养殖手册 梅花鹿养殖条件 养殖 -
怎样防治猪密螺旋体病(猪痢疾)?
猪痢疾是由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不同程度的粘液性出血性下痢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生,但以2―3月龄的小猪发病率高。本病最急性型可突然发病死亡,这也是猪群将爆发本病的征兆。随即出现急性症状。病初精神稍差,食欲减少,粪便变硬,表面附有条状粘液。以后迅速下痢。粪便黄色柔软或呈水样。重...
761 动物养殖知识 畜牧教程 畜牧业资料 -
红腹锦鸡高效养殖技术
红腹锦鸡原是驰名世界的观赏珍禽,俗名金鸡。近年刚开始发展养殖。专家提议将红腹锦鸡定为国鸟,在2008年03月03日举行的《中国鸟》邮票首发式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副理事长孙悦华透露,作为中国稀有特种鸟类,红腹锦鸡将有望当选为国鸟。“目前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确定了自己的国鸟。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应尽...
1700 养殖手册 红腹锦鸡养殖技术 养殖 -
怎样预防猪的伪的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和集约化饲养的发展,引入国外种猪的增多,国内生猪调运频繁,疫情流行呈上升趋势。今年春季以来,我省部分市、县已有发生,应引起畜牧主管部门、养猪场和养猪专业户的高度重视。该病潜伏期一般为3-6天,临床症状随病猪年龄不同而有变化。新生仔猪感染后可出现大批死亡,特...
914 养殖手册 怎样预防猪的伪的狂犬病 养猪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