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肉嫩味美、肉丰骨细、营养丰富,是畜禽产品中颇负名气的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优质肉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鹧鸪养殖具有容易饲养、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疾病少、饲料报酬高、产品售价高销路广等优点。目前生产饲养的鹧鸪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驯养成功的印度种野生鹧鸪的第2代,广东于1987年直接从美国引种饲养成功。肉用鹧鸪的饲养,从育雏到育成出售,一般仅需3个半月,体重即可达500~600克,目前市场售价在15元以上,而饲养成本约为10~11元。农户1人可管理2000~3000只,1年可养3~4批,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但要养好鹧鸪,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养禽科学技术,配合以良好的饲养管理与优质的配合饲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鹧鸪的生产潜力。笔者通过在广州市农业中专学校经济动物饲养场十余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提高肉用鹧鸪生产性能的技术要点,仅供参考。一、精心做好育雏管理工作1.育雏准备:在入雏前要先将鸪舍和鸪笼打扫干净并进行消毒,可用2%烧碱或百毒杀喷洒,或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鹧鸪育雏最好采用笼养或网上平养的离地饲养方式。如果采取地面平养,则需先在地上铺一层熟石灰,再铺8~10厘米厚的垫草。另外,在入雏前的2小时必须保证育雏温度达到37℃。2.温湿度管理:鹧鸪本身具有喜温暖干燥、怕寒冷潮湿的生活习性,幼鸪和中鸪尤为明显,温度稍寒冷就会发生挤压现象,易造成严重伤亡,而越潮湿病就越多且根治难度增大。故要采取离地饲养方式,并且采用高温育雏,这是不同于其它家禽品种的重要关键技术之一。多年生产实践证明,采用以下温度管理程序,鹧鸪的育雏率可高达98%:1~2日龄37℃,3~7日龄37~35℃,以后每周降2.0~2.5℃,35日龄后逐渐下降至所需温度与环境温度相适应才脱温。育雏时要求饲养员通过精细管理和观察来掌握育雏的最佳温度:温度适宜时,雏鸪分散均匀,活泼好动,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羽毛光滑整齐并紧贴全身。有人稍稍给予引食或轻声诱导,雏鸪即有寻食、饮水、跑动的行为。在育雏室内应保持适宜的相对湿度,此时雏鸪的羽毛生长迅速,饮水正常,个体发育良好,粪便干燥呈绿豆大小的粒状。育雏室内的相对湿度要求前期高后期低:1周龄为60%~70%,2周龄以后为55%~60%。二、采取科学的饲养技术1.饮水:进雏后一般要在2小时内开饮,幼鸪的开饮可以用0.01%的高锰酸钾水使用2小时后更换为清水;或者用0.05%的百病消和5%的葡萄糖连续饮用3~4天。过程饲养中要不断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3周龄内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禽用多维;3~7周龄每周可喂2~3次高锰酸钾水;7周龄后至出售可以每周喂2次土霉素水。2.饲喂:鹧鸪是杂食性鸟类,食性很广,生长迅速,对日粮中的蛋白质需求比较高,特别是1~2周龄的幼鸪饲料中蛋白质水平要达到28%~30%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要,故在饲喂中要注意蛋白质饲料特别是动物性蛋白饲料的供给。雏鸪开饮后即可开食,在整个育雏期内都用熟鸡蛋拌料的方法,每千克育雏料加入50~70克熟鸡蛋,拌和均匀并做到现拌现喂和少喂勤添,幼鸪吃得好,长得也快。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幼鸪饲喂加熟鸡蛋是十分有效且简便易行的方法。虽然表面上看加喂熟鸡蛋饲料价格变高了,但由于幼鸪的日采食量很少,所以每只的饲养成本仍然很低(到育雏期结束平均每只鹧鸪耗料约850克,所摄食的熟鸡蛋约50克,增加的成本约0.35元/只),而能收到的实质性效果是幼鸪能生长达标,而且育雏成活率大大提高(可达98%以上)。同时由于提高了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鹧鸪很少因为营养不足而发生啄癖现象。鹧鸪的饲喂要做到少喂勤添,1~3日龄每天喂10~12次,喂料量以15~20分钟吃完为宜;4~7日龄每天喂8次;2周龄每天喂6次,3周龄每天喂5次,4周龄以后每天喂4次;5周龄后肉用鹧鸪要用高能饲料进行饲喂,通常可采用肉用仔鸡配合颗粒饲料来代替。此外每天再增加1次青绿饲料以促进鹧鸪增加采食量。三、合理的密度管理鹧鸪的饲养密度直接关系到育成率、生长发育和疾病流行,生产中要根据育雏设备和环境条件以及日龄大小而定:冬季可密些,夏季宜疏些;日龄小可密些,日龄大要疏些。根据生产实践,鹧鸪笼养的饲养密度1周龄每平方米60只,2~4周龄为50~40只,5~7周龄为30~20只,之后不要超过每平方米15只。实践证明饲养密度与鹧鸪背羽的生长存在一定关系,7周龄后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不超过15只时,鹧鸪背羽生长良好,无光背现象;密度达到每平方米20只或以上时,虽然体重可达上市标准,但光背鸪增多。而市场上相同体重的鹧鸪,背羽生长完整的比光背鸪的售价要高2~3元左右。生产中饲养密度合适并结合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保持鹧鸪舍内的空气新鲜,鹧鸪的疾病发生率大大下降,羽毛生长完整,成活率显著提高,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结合科学的饲喂,5周龄鹧鸪体重可达200克,10周龄可达350克,12周龄为420克,14周龄达500克上市。
相关文章
-
蜜蜂疾病的防御与防治
蜜蜂病害是养蜂人员的大难题,加上虎林地处黑龙江省东部,春季温度相对偏低,蜜、粉源有限,这对蜜蜂春繁有一定影响。蜜蜂群势发展缓慢,就更容易兹生一些病害的发生。为此如何战胜蜜蜂病害的发生及防治,减少养蜂人员的损失,是生产中需要攻克的难题。一、蜜蜂病害的防御技术主要包括蜂场卫生、蜂具及巢消毒、抗病品种的选育等措施。l、保持蜂...
2368 养殖手册 蜜蜂疾病的防御与防治 蜜蜂养殖技术 养殖 -
养兔巧喂料三要三不要
要喂配合料饲料要合理搭配,不要喂单一品种。兔日粮中的营养成分为:粗蛋白、粗纤维各10%,脂肪5%,每公斤日粮含消化能2800大卡,氨基酸10%。如无条件饲喂配合饲料,应适当添加黄豆、豆饼、麸皮、玉米等精饲料和胡萝卜等多汁饲料。要重喂夜料兔有较强的夜食性,夜间采食量可占全天采食量的75%以上。因此,夜间要给兔供足饲料和饮...
2860 养殖手册 养兔巧喂料三要三不要 兔子养殖技术 养殖 -
鹌鹑患新城疫的防治措施
症状:有少数鹌鹑不见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继而,大部分鹌鹑陆续表现出精神沉郁、羽毛粗乱、翅膀下垂、闭目呆立、呼吸困难、张口喘息、自口腔有多量黏液流出等症状。发病鹌鹑食欲减退或废绝,部分鹌鹑排白色稀便或血便。有的鹌鹑腿麻痹,站立不稳,头向前伸,经2天~3天死亡。治疗:一、对发病鹌鹑肌注新城疫卵黄抗体进行治疗,每只0.5毫升...
2802 养殖手册 鹌鹑患新城疫的防治措施 鹌鹑养殖技术 养殖 -
母猪乏情的原因和防治
母猪乏情是繁殖障碍症的重要表现,分为后备母猪乏情和经产母猪乏情。母猪乏情在母猪养殖场普遍存在,给养猪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母猪乏情的原因和防治对策作一综述,供广大养殖者在生产中参考。1后备母猪乏情瘦肉型良种后备母猪的初情期(第1次发情)为160~200日龄,超过210日龄或体重超过120kg不发情者为乏情。1....
2255 养殖手册 母猪乏情的原因和防治 养猪技术 养殖 -
如何提高猪瘦肉率有妙招
养猪户要想使猪多长瘦肉,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选择优良猪种 瘦肉型猪的体躯较长,背线和腹线平直,后躯尤为丰满,瘦肉率高达50%~65%,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国外的杜洛克猪、长白猪、苏白猪、大约克夏猪等品种是突出代表,但这些猪体形大、耗料多,不易为饲养户接受。要想饲养出瘦肉率高的生猪,可以通过经济杂交,用本地传统优良猪种与...
2021 养殖手册 如何提高猪瘦肉率有妙招 养猪技术 养殖 -
香猪饲养关键技术 以喂青绿饲料为主
香猪体型小,肉味香,皮薄骨细,瘦肉率高,且适应性强,繁殖率较高,有较高的饲养价值。饲养香猪的圈舍宜建在向阳、干燥、通风、僻静的地方。猪舍用水泥抹地或用地砖铺地。每头种猪有效圈舍面积为4平方米。 饲养香猪以喂青绿饲料为主,以保证猪肉香味纯正。常用猪饲料有玉米、小麦、稻谷、麦麸、米糠、豆饼、花生饼等。精饲料用量:大猪每天1...
506 养殖手册 香猪饲养关键技术以喂青绿饲料为主 养猪技术 养殖 -
银龙鱼常见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银龙鱼常见病有翻肚凹眼、肠炎、白点病、眼球下垂、翻鳃症等,其实银龙鱼也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好养,对于许多新手来说是比较棘手的,下面是一些老玩家们对于银龙鱼常见病的经验之谈,一起来看。翻肚凹眼【症状】腹部朝上,整体弯成C形。【原因】龙鱼翻肚的问题是较难处理的病症之一,病因包括发运、惊吓、持续高温、水质恶化等原因,也有不明原...
791 养殖手册 银龙鱼常见病 养殖 -
猪产褥热症状及治疗方案
产后由子宫感染细菌而引起的高热,叫产褥热。病因:助产时消毒不格,或胎儿过大造成子宫损伤,感染细菌。症状:产后不久,病猪体温升高到41-41.5℃,寒战、减食或完全不食,泌乳减少,乳房缩小,呼吸加快。常卧地不起,表现衰弱,时时磨牙,四肢末端及耳尖发冷。有时阴道中流出带臭味分泌物。防治:加强猪舍卫生管理工作,母猪产前圈床应...
2412 特种养殖 家禽养殖教学 家禽养殖技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