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技术与动物相关资料,如家畜家禽养殖、淡水海水及特种养殖知识等,欢迎查阅!

猪冬春季节多发病的防治

时间 : 10-06 投稿人 : 梦似╮泪随 点击 :

核心提示:冬春季节是一年中猪病发病率最高的时期,这与气候和环境特点有密切关系,主要是:(1)气温降低且变化剧烈,寒流及雨雪频频侵袭形成寒冷应激,大环境对猪的健康产生直接危害;(2)猪舍内保温不足,通风不良,供氧不足,有害气体增加,致使猪抗病力下降,尤其对猪呼吸器官损害严重;(3)通风与保温矛盾突出,且难以控制和解决,往往成为猪发病的主要诱因;(4)低温环境更适于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多风、风速大及风向多变等可促使猪群间疾病的传播扩散;(5)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实施消毒的难度加大,消毒效果明显降低;(6)寒冷的气候影响,饲养管理人员疏懒,日常管理操作不到位。

猪冬春季节多发病的防治 | 动物养殖学堂

一、猪瘟

猪瘟是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传染病,是危害最大、流行最广的传染病。近二三十年,猪瘟由过去的典型性转为非典型的温和性猪瘟为主,这给猪瘟的诊断和防制带来了新的难题。

(一)流行特点。(1)只发生于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而且流行广泛;(2)感染后还未表现临床症状时已可向外排毒,耐过猪在一二个月后甚至终生仍可带毒、排毒,引起健康猪感染发病;(3)近些年典型性猪瘟大为减少,主要发生的是非典型性的温和性猪瘟;(4)以零星散发为主,没有明显季节性,但寒冷季节发病加重;(5)用疫苗免疫后猪仍有发病。

(二)临床症状。(1)典型性猪瘟:多见于未用猪瘟疫苗免疫的猪和猪群。急性型体温41-42℃,滞留不退,病程可持续1-2周,嗜睡、怕冷、有眼屎、包皮积尿、便秘及腹泻交替,皮肤上有小的圆形出血点。慢性型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常伏卧,行走无力,后躯摇摆,便秘腹泻交替,皮肤上有小出血点及出血斑,耳朵、尾巴干性坏死,病程可达1个月以上,形成“僵猪。(2)非典型性猪瘟:母猪出现不孕、流产、产死胎或产木乃伊胎儿。新生胎儿衰弱,吃奶无力或不吃奶,拉稀,陆续死亡。猪体内长期带有猪瘟病毒,持续向外排毒,或用疫苗免疫,不产生抗体,增重缓慢或形成“僵猪。

(三)诊断。典型性猪瘟可根据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做出诊断。非典型性猪瘟需依靠实验室诊断和动物试验才能确诊。

(四)防制措施。(1)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猪圈空出后用2%-5%苛性钠或20%热石灰乳涂白消毒。粪尿要定点堆积发酵,病死猪要做深埋等无害化处理。(2)使用的疫苗要合格,要选用猪瘟单苗,并从出厂到使用时全程冷藏贮运;稀释后4小时不要再用。每注射1头猪应换1个经煮沸消毒的针头。(3)一般地区在猪25日龄及65日龄左右各免疫1次,每次注射疫苗4头份。繁殖母猪在配种前15天或在仔猪断奶时注射疫苗4头份;配种或怀孕期不要注射猪瘟疫苗。种公猪每年注射2次猪瘟疫苗,均为4头份。在一个猪场内,猪瘟的免疫注射应达到头头不漏。(4)猪瘟发生较重地区,对仔猪可用乳前免疫,即仔猪出生后立即注射猪瘟疫苗2头份,过1-2小时才让仔猪吃奶。乳前免疫后应在猪35日龄和70日龄时再各注射4头份猪瘟疫苗1次。(5)为提高免疫效果,可使用猪瘟牛体反应疫苗或猪瘟淋脾疫苗。

二、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目前该病在我国普遍存在,发病数逐年升高,并可引起7-10日龄以内的仔猪近于100%死亡,成为冬春季节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猪病。

(一)流行特点。(1)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2)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易感染,对其他动物无易感性。(3)在猪群中传播迅速,数天内可传遍全场及周边猪场。(4)新疫区常呈暴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老疫区呈地方流行或间歇性地方流行,又称常在型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病率低,症状较轻。

(二)临床症状。哺乳仔猪突然发生呕吐,急剧水样腹泻,粪便为黄绿色或灰色,有时呈白色,并含凝乳块,气味恶臭。体温在病初升高,腹泻后迅速下降。病猪迅速产生严重脱水,体重明显下降,被毛粗乱,出现口渴症状。在发病2-7天内,多数或全部仔猪死亡;日龄越小,死亡越快,死亡率越高。3周龄以上仔猪死亡率低,耐过不死的仔猪发育不良,有的成为“僵猪。断奶猪、育肥猪和成年猪症状较轻,只有1天至数天的减食、腹泻,个别猪有时出现呕吐、水样腹泻,呈喷射状,粪水呈黄绿或灰白色。泌乳母猪泌乳量减少或停止。育肥猪及成年猪发病后1周内好转康复,极少死亡,发病后体温一般正常或略低。

(三)诊断。根据发生于寒冷季节,传播迅速,先呕吐后水样腹泻,10日龄内仔猪高死亡率等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可用实验室方法。但在诊断中应注意与猪大肠杆菌病、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鉴别和混合发病。

(四)防制措施。(1)免疫: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于妊娠母猪产前20-30天免疫1次,以保护出生仔猪,必要时于产前7天再用疫苗免疫1次。新发病区对育成猪也应进行免疫接种。(2)药物治疗:口服抗菌药物如氟哌酸、庆大霉素、磺胺、黄连素、高锰酸钾等,可防止继发感染,减轻症状。腹泻严重时给收敛性药物,如次硝酸铋矽碳银等;为减轻因剧烈腹泻引起严重脱水,还可注射适量的阿托品。(3)补水:应首选口服补液盐(配方为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加温开水1000毫升),让病猪充分饮用,对仔猪1天多次灌服,可挽救不少仔猪生命。(4)注意猪舍保温和清洁卫生,空气应新鲜,湿度不可过高。

三、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水泻、呕吐和脱水为特征,因主要发生在寒冬季节,又俗称冬季拉稀病。新生仔猪感染后常发生严重脱水和死亡,死亡率可达50%。

(一)流行特点。(1)只感染猪,各种年龄、品种均可感染发病。(2)主要发生于冬季12月至次年2月的寒冬季节。(3)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发病率可达100%,成年猪为15%-20%。(4)传播速度较猪传染性胃肠炎慢,在1个猪场中缓慢传播,常在1个月左右自行停止流行。

(二)临床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不论大小猪均可发病,哺乳猪主要表现为呕吐、水样腹泻、脱水,腹泻开始时排黄色黏稠便,以后变成水样便,同时精神沉郁、厌食,消瘦及衰竭。体温一般正常或稍偏高。一周内哺乳仔猪常在腹泻后2-4天内死亡,致死率约50%;断奶仔猪和育成猪症状较轻,一般2-3天后逐渐恢复正常,成年猪症状更轻。但是,饲养管理条件与应激因素等往往与临床症状和死亡率有密切关系。

(三)诊断。流行特点及临床表现等均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传播速度较慢,病死率较低。确诊需做实验室诊断。

(四)防制措施。(1)免疫:可用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注射,重点给妊娠母猪在产前20-30天时免疫,以保护出生仔猪,减少其发病和死亡。(2)其他事宜可按猪传染性胃肠炎进行。

四、猪流行性感冒

猪流行性感冒简称猪流感,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等特点。

(一)流行特点。(1)有明显的季节性,在秋末、寒冬和早春气候寒冷多变的季节易发生。(2)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有易感性。(3)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人流感病毒可使猪发病,猪可以贮存人的流感病毒并引起人发病,所以猪流感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二)临床症状。发病突然,全群体温突然升高(40-42℃),厌食或食欲废绝,极度虚弱。精神萎顿,常卧地不起,有时跛行。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阵发性咳嗽。眼、鼻流黏性分泌物,鼻分泌物有时带血,病程一般4--7天,大部分病猪自行康复,极少死亡。但继发其他疾病时,病情加重,引起不同程度的死亡。

(三)诊断。根据流行特点、发病季节和突然大群发病但死亡率很低可做出初步诊断。应注意的是,近些年单纯的猪流感发病很少,往往并发或继发数种疾病,使临床表现极为复杂,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四)防制措施。主要做对症治疗,注射复方氨基比林等解热镇痛药。为防止继发感染可注射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环丙沙星等。预防发病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加强饲养管理,防寒保暖,注意通风,定期消毒,防止与外界的猪、人及禽类、鸟类等接触,以免带入猪流感病毒。

五、猪喘气病

猪喘气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使病猪的生长减慢约12%,饲料利用率降低20%,而且在抗病力降低或继发其他病原体感染时,会造成严重死亡。

(一)流行特点。(1)仅发生于猪,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都可发病。(2)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发病较多。(3)该病在我国猪群中广泛存在,且很难彻底扑灭,除非急性暴发或有继发感染,一般死亡率不高,但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4)繁殖母猪大多带有猪肺炎霉形体,哺乳仔猪都会被传染,断奶仔猪混群可造成相互传染机会,有时可形成急性发病。

(二)临床症状。急性型多见于新发生该病的猪群,表现为精神不振,采食减少,呼吸次数可达每分钟120次,张口喘气,口、鼻流泡沫,常呈犬坐姿势,可因窒息而死亡,耐过猪转为慢性型。慢性病猪长期咳嗽,尤以清晨、夜间和驱赶运动及吃食后明显,有时连续一二十次,咳嗽时站立不动,弓背,伸颈,头下垂,直到呼吸道中分泌物咳出咽下为止。后期出现呼吸困难、次数增加,发生气喘,这些症状有时明显,有时减轻,病猪消瘦衰弱。我国的许多猪呈隐性型,感染后不表现症状,但用X线检查或剖杀后可以发现该病。

(三)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剖检的肺部典型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可做实验室诊断。

(四)防制措施。(1)免疫:目前有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2种,弱毒疫苗成本较低,但注射后的猪在两个月内不得使用土霉素等药物。灭活疫苗费用较高,但经济效益较好。(2)药物治疗:可用土霉素、卡那霉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等注射液,连用5-7天。还可按每吨饲料拌入土霉素碱粉2000克,或支原净100克+15%金霉素2000克,或泰乐霉素100克+15%金霉素2000克,或交沙霉素100克,连续饲喂2--3周,作为治疗或预防措施,尤其在母猪产前、产后各用7天,可明显减少哺乳仔猪的感染和发病。(3)加强环境控制,坚持带猪喷雾消毒。

六、口蹄疫

口蹄是由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传染几十种偶蹄兽,人也可偶然被感染。口蹄疫在国际和国内都将其列为动物A类或一类传染病之一。

(一)流行特点。(1)口蹄疫以黄牛等最易感染,猪和羊也可发病。(2)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水疱皮、水疱液传染性最强,病猪排出物(如粪、尿、乳、唾液、精液等)及呼出气体都可散毒。发病初期猪传染性最强,病愈猪带毒可达150天以上。(3)直接接触及间接接触方式均可传播,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未损伤的粘膜、皮肤等处感染而发病,空气也是重要传播媒介,病毒可随风传播50-100公里之外,呈远距离和跳跃式的暴发。(4)幼猪最为敏感,感染后死亡率可达90%--100%。(5)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季多发,夏秋高温季节少发或平熄,常呈地方流行性及大流行。

(二)临床症状。病猪精神不振,体温升高,食欲减少或废绝,在蹄冠、蹄叉、蹄踵和吻端皮肤以及舌面、口腔黏膜等处局部红肿、微热、敏感,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很快破溃。病猪跛行,有的蹄壳变形或脱落,卧地站立困难。有时母猪的乳头、乳房等部位也会出现水疱。口蹄疫对成年猪的致死率一般不超过3%,但近几年在猪口蹄疫暴发的初期也有急性死亡的病例,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仔猪尤其是哺乳期仔猪被感染后出现水疱症状不明显,但因发生心肌炎和胃肠炎,可在短期内迅速死亡,致死率高达80%以上。

(三)诊断。猪口蹄疫临床特征与猪水疱病、猪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疹极为相似,应采取病料送化验室进行确诊。

(四)防制措施。(1)预防原则是“早、快、严、小。“早为早教育、早普查、早发现,“快为快动手、快扑杀、快消毒、快免疫,“严为严格执行防疫措施,“小为疫点划小,损失最小。(2)疫苗与免疫:使用血清型相符合的猪口蹄疫疫苗进行免疫。注射免疫时间为:母猪在分娩前一个半月(主要为保护出生仔猪),公猪每年9及12月份;仔猪出生后30--40日龄;肥育猪100日龄再加强一次。(3)发现口蹄疫后立即隔离病猪和可疑猪,进行严格的封锁、消毒,及对病、死猪做无害化处理。

七、防制猪冬春疾病发生的总原则

防制猪冬春疫病发生的总原则为:(1)认真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2)保温与通风并重,降低猪舍内有害气体和尘埃的含量,要认真纠正“重保温、轻通风的错误做法。(3)猪舍内用煤取暖时一定要安装烟囱,将燃煤产生的气体及煤尘等排出舍外。(4)产房温度保持20℃左右,初生仔猪用保温箱进行护理,温度保持在25--30℃。(5)猪舍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湿度越大,猪体散失的热量越多,猪患病几率越高。(6)加大饲养密度有助于保温,但密度过大明显会增加发病率,且往往造成严重死亡。(7)冬春季更应注重使用全价营养的饲料,增强猪的抗病力,降低发病率。(8)环境控制、免疫和药物预防三者不可缺一,冬季对环境的控制在许多方面更难实施,应充分加以关注。(9)入冬前淘汰弱猪和有慢性病且无饲养价值的猪。(10)入冬后老鼠集中于温暖的猪舍内,应有计划的灭鼠。

相关文章

  • 雏鸡电动切喙的注意事项
    雏鸡电动切喙的注意事项

    一、切喙前注意事项:1.时间恰当。雏鸡切喙可在1-12周龄进行,但最晚不能超过14周龄。对蛋用型鸡来说,最佳切喙时间是6-10日龄。炎热的夏季,应尽量选择在凉爽的时间切缘。2.用具合适。用于切喙的工具,主要有感应式电烙铁、剪子与烙铁,最合适的工具首选电热切喙器,方便、实用,但要注意调节好孔径,6-10日龄使用4.4毫米...

    647 养殖手册 雏鸡电动切喙的注意事项 养鸡技术 养殖
  • 春季育雏防止雏鸡早夭
    春季育雏防止雏鸡早夭

    雏鸡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养鸡效益,所以应严把雏鸡养殖技术关,雏鸡成活率,确保养殖户养殖效益。应注意几下几点:1.严格消毒接雏前准备好育雏室。饲槽饮水器等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热碱水刷洗,清水冲洗后晾干备用。育雏室用清水冲扫干净,待干后铺好垫草,放入育雏用具,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28毫升、高锰酸钾14克、水14毫升进...

    1245 养殖病虫害 养殖文章 动物教学 动物养殖文摘 动物养殖
  • 鳖的病害防治-白底板病
    鳖的病害防治-白底板病

    病因:未明,可能由病毒、细菌或饲料方面引起。病症:病鳖体表完好无损,底板苍白,呈极度贫血状态,大部分身体呈水肿状,肝脏大多数呈土黄色和土灰色,肌肉苍白无血,一般腹腔都有积水。防治:1)病因未明,以预防为主;2)发病早期投喂"强克103"或"鳖必康",连用3~6天;3)发病时用"灭毒灵"或"鱼用博灭"和"毒虫2号"同时使...

    364 养殖手册 鳖的病害防治 白底板病 乌龟养殖技术 养殖
  • 猪异嗜癖的治疗
    猪异嗜癖的治疗

    2002年12月~2003年12月间,我县共发生了89头次的猪咬尾、咬耳现象(均为个体养猪户),现将发生过程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发生情况1.1发生咬尾、咬耳症的猪,均为长约和约长杂交后代猪。1.2仔猪转群后每栏10~14头不等。其中70~80日龄、体重为18~25kg的35头;90日龄、体重30kg以上的54头。1....

    2853 养殖手册 猪异嗜癖的治疗 养猪技术 养殖
  • 池塘单养细鳞鲳放养前的准备
    池塘单养细鳞鲳放养前的准备

    1.池塘清整池塘清整的方法,见第四节苗种培育中有关内容。通过成鱼池清整,可以改善池塘环境条件,从而保持和提高池塘生产力。无论是新开挖的鱼塘,还是老塘,整修和药物清塘都是必不可少的。2.注水施肥池塘清整后,即可进行注水。初次向池塘注水时,水位应控制在0.8―1.0米。较浅的池水,有利于池塘水温的升高,加速培肥水质,有利于...

    2103 养殖手册 池塘单养细鳞鲳放养前的准备 养鱼技术 养殖
  • 奇特观赏南瓜――金天鹅
    奇特观赏南瓜――金天鹅

    观赏南瓜近年来颇受消费者喜爱,在众多的观赏南瓜品种中,金天鹅以奇特的造型令人耳目一新,爱不释手。金天鹅为葫芦科美洲南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矮,无蔓,不须搭架,匐地栽培即可。植株长势稳健,节间极短,叶片缺刻深,叶色深绿,花着生于叶腋,雌花率高,坐果率高。果实为鲜明金橙色,果面有粗糙的疣状突起,非常引人注目;果实高约20...

    959 养殖手册 奇特观赏南瓜 金天鹅 养鹅技术 养殖
  • 梭子蟹常见病害防法
    梭子蟹常见病害防法

    梭子蟹自人工育苗至养成商品蟹出池的各个时期均有病害发生,严重时死亡率高达80%以上。其中危害较严重的为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弧菌病病原及症状病原体为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及溶藻弧菌。此病在蚤状幼体各个时期均有发生,尤其在各期变态时更为严重,发病严重时在4小时~6小时死亡率高达80%以上。具体症状表现为对饵料的捕捉能力下降,...

    2188 养殖手册 梭子蟹常见病害防法 养蟹技术 养殖
  • 育成羊的培育
    育成羊的培育

    从断奶到配种前的羊叫青年羊。这一阶段是羊骨骼和器官充分发育的时期,饲养是否合理,对生长发育速度和体型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饲养不良,就会影响其一生的生产性能,如体狭而浅,体重小,剪毛量低。加强培育,可以增强体质,增大体格,促进器官发育,对将来提高生产性能有重要作用。喂给优质的富含营养的饲草、饲料,给与充足的运动。是...

    768 养殖手册 育成羊的培育 养羊技术 养殖
  • 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 - 泥鳅养殖
    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 - 泥鳅养殖

    A、泥鳅的自然繁殖方法。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当池水温度上升到20℃左右时,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鱼巢。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查并清洗上面的泥尘污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泥鳅喜在雷雨天或水...

    625 养殖手册 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技术 养殖
  • 鸡的软嗉病防治
    鸡的软嗉病防治

    软嗉病又称嗉囊卡他或胀嗉病,大、中、小鸡均可发生。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鸡只采食了发霉变质或容易发酵的饲料,这些饲料在嗉囊内腐败发酵产生了大量的气体,往往同时会引起嗉囊发炎;鸡只患有胃肠炎或其他疾病,胃肠消化机能减退,致使嗉囊内食物停留时间过长,引起发酵胀气;此外,磷、砷、食盐和汞的化合物中毒亦会导致嗉囊胀气。[主要症状...

    1196 养殖手册 鸡的软嗉病防治 养鸡技术 养殖
  • 猪场冬季最常发的病毒性疾病
    猪场冬季最常发的病毒性疾病

    核心提示:冬季猪的常见病毒性疾病有猪瘟、流行性感冒、口蹄疫、水疱病、断奶后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症(圆环病毒病)、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伪狂犬、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等。一、病毒性感冒:此病主要发生在初冬及冬末春初季节。常因气候冷热不均、温差大、猪机体抵抗能力减弱、病原微生物趁机侵入而发病。其症状与普通感冒有些相...

    723 动物养殖技术 畜牧业文章 畜牧常识
  • 獭兔免疫抑制性疾病危害及防治
    獭兔免疫抑制性疾病危害及防治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何贵明近年来,随着獭兔养殖场规模大型化、养殖数量的急剧增长,各养殖场陆续出现了獭兔非典型兔瘟、兔轮状病毒感染、猝死综合症、繁殖障碍综合症、生长障碍综合症、肝脾肿大症等免疫抑制性疾病,使得獭兔养殖成本大幅增加,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獭兔产业发展。致病主要因素理化因素重金属,如汞、铅、工业化学物质氟等;霉菌毒...

    1396 动物饲养知识 家禽养殖技巧 家禽养殖技术
  • 豆科牧草----大翼豆
    豆科牧草----大翼豆

    大翼豆,原产中美洲和南美洲,澳大利亚从墨西哥引种,我国于1974年由澳大利亚引进试种,现在广西、广东、福建、江西等省区栽种,表现良好。   大翼豆叶面绿色有疏毛,背面有银灰色细茸毛,深紫色总状花序。是优良豆科牧草,青饲或调制干草均可,牛、羊喜食,尤以鹿喜食,种子为鹌鹑、鸽、火鸡等鸟类喜食。再生性强,年可刈割2~3次,每...

    2050 动物养殖技术 家禽养殖妙招 家禽养殖教学
  • 大田鸡腿菇生产技术
    大田鸡腿菇生产技术

    鸡腿菇又名鸡腿蘑,因其味美,鲜脆可口,营养价值高,备受市场青睐。现将其大田栽培的技术要点及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希望对广大菇农有所帮助。1.栽培季节鸡腿菇的栽培季节一般选择在秋季9月上旬或春季2月底~3月初。考虑到大棚的增温效果,多以地温稳定在15℃~20℃为宜(一般情况下,经过增温之后达到适宜温度即可)。2.生物...

    2410 养殖手册 大田鸡腿菇生产技术 养鸡技术 养殖
  • 母猪食仔行为是怎么回事?如何解决?
    母猪食仔行为是怎么回事?如何解决?

    在养猪生产中,有个别母猪吃亲生仔猪,有的一窝吃几个,有的整窝吃光。食仔的原因:饲料中营养物质不完全,严重缺乏蛋白质、维生素与矿物质,母猪十分瘦弱。母猪曾吃过死胎、胎衣或泔水里的生骨肉,而初生仔猪的味道与其相似。别窝仔猪串圈误进此圈,母猪闻出气味不对,先咬伤、咬死,后吃掉,此情况多发生在我国地方品种。母猪因过肥或过瘦而无...

    710 动物养殖知识 家禽养殖技术 畜牧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