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自1990年以来在我县许多鸡场流行,至今未能扑灭,给肉鸡养殖户带来很大损失。该病主要危害雏鸡,成鸡可带毒呈现亚临床症状,发病后可引起免疫器官损害,造成免疫抑制:一方面降低对其他疫病抵抗力,容易继发新城疫、马立克氏病、大肠杆菌病等;另一方面可降低对各种疫苗接种的应答反应,使免疫接种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造成免疫失败。1疾病特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流行初期呈典型经过,其流行特点是发病快、死亡快(尖峰式死亡曲线)、好得快、感染率高及并发症多的特点。在临床症状上以突然发病,精神萎顿,嗜睡,拉白色石灰样水粪为特征。剖解变化则以法氏囊炎为特征,法氏囊肿大呈土黄色,表面似胶冻样,囊壁水肿、充血、出血,有多量粘液或干酪样物,后期萎缩;胸肌、腿肌斑块出血;肾肿苍白,尿酸盐沉积。这种典型变化已为人们所认识,依据流行特点、症状及剖解变化不难做出诊断。当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流行、症状和剖解变化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值得引起注意。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1)发病日龄提前或推后,早的在3日龄,晚的在开产后至180日龄仍有发病。(2)发病季节不明显,一年四季都有发病,尤其在肉仔鸡中任何季节都有发生。(3)非典型变化,该病的发生、症状和剖解变化不典型,目前所发生的病例表现发病缓和、死亡率低、病程长、易反复。发病后病鸡精神差,采食、饮水少,拉稀薄黄白色粪便。剖解可见膝关节部及附近有点状出血,很难见到胸肌、腿肌大片出血变化;法氏囊肿大或萎缩,囊壁薄,内有粘液;有的肾肿色淡和尿酸盐沉积,腺胃肌胃交界处充血或出血,多数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4)在鸡群中反复发生,一批发病,下批很难避免,同批鸡群有再次发病的报道。(5)疫苗免疫后很难得到确切的保护,常出现免疫鸡群发生该病的情况。(6)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群,其并发症或继发症多,尤以鸡新城疫、马立克氏病、鸡大肠杆菌病多见。2流行原因2.1母源抗体的影响。母源抗体易中和抗原,影响弱毒疫苗免疫。目前,各鸡场为防制法氏囊病广泛采用疫苗免疫母鸡,使雏鸡获得母源抗体。但许多孵化场采用种鸡周龄不同、种蛋来源不同、批次不同的种蛋孵化,致使同批次雏鸡母源抗体水平不一,进行首免时,很难确定一个适宜的首免日,由于母源抗体的影响而使鸡群免疫得不到理想效果,始终出现抗体水平参差不齐,遇野毒攻击而使低母源抗体雏鸡发病。2.2变异株存在。变异血清I型(又称非典型IBDV株),据资料报道有9个亚型,其特性是亚临床感染和免疫抑制,临床症状和剖解变化也不典型,对于目前国内生产应用的I型标准株疫苗很难得到良好保护,从而导致虽免疫但仍有发病。变异株的存在是当前非典型法氏囊病发生流行和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2.3超强毒血清I型(高毒力或高致病性IBDV)的存在。超强毒血清I型的分离在我国已有报道,对于目前国内生产的疫苗也很难得到保护,这也是导致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不断发生的原因。2.4法氏囊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增强。病毒很难被清除,成为法氏囊病发生流行的隐患。如:56℃5小时仍有活力,0.5%酚1小时内不能灭活,在一般的禽舍中可存活122小时仍有毒力,而且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及其他形式接触感染,致使该病在更大的范围流行。2.5免疫技术存在问题。如疫苗选择不当、免疫程序不当、使用方法不当等,都是造成免疫失败,不断发病的原因。3防制措施针对以上问题,为有效防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首先应抓好卫生防疫,特别是曾经发生过该病的鸡场,应坚持消毒和有效隔离,最大限度地消除病毒及其污染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搞好鸡群的免疫工作。免疫是防制的关键,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3.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应根据鸡群特点、母源抗体(或免疫后抗体)的水平高低和疫苗种类来制定。(1)种鸡免疫。目的在于提高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以保证雏鸡在易感日龄(3周龄前)免受野毒攻击而发病。一般在开产前和开产后40~42周龄用法氏囊油剂灭活苗0.5~1ml肌注。(2)雏鸡免疫。首免可通过琼脂扩散试验(AGP)检测雏鸡母源抗体阳性率,当AGP阳性率达30%~40%时进行首免,5天后产生免疫力,抗体水平在1:16以上时认为免疫成功。二免在首免后7~10天进行。在常发地区宜进行三次免疫,一般在二免后25天进行。3.2选择好疫苗。疫苗有两类:第一类是活疫苗,其中一种为中毒力型,如以色列鸡胚苗Culm苗、BJ836苗、法国CT苗、细胞弱毒苗Lukee苗等,适用于较高母源抗体的鸡群,对低母源抗体的雏鸡有毒力;另一种为弱毒力型,如D78、DBC98、LKT、LZD228等,适用于未发病和低母源抗体的鸡群。弱毒苗均用饮水免疫,一般提倡首免用常量,二免用双倍量。第二类是灭活苗,一般用油佐剂制成油剂灭活苗,最理想、效果好的是现场采集典型病鸡法氏囊制作组织灭活苗现场应用,可有效控制本场法氏囊病。油剂量在雏鸡用0.3ml肌注,成鸡用0.5ml肌注。弱毒苗产生抗体快,维持时间短;而油苗产生抗体慢,一般需15天,但维持时间长,抗体水平高、均匀一致。实践证明,应用弱毒苗同时应用油剂苗联合免疫效果好,如肉仔鸡首免用弱苗点鼻滴口,同时肌注0.2~0.3ml油剂苗可维持到出栏。3.3消毒。消毒的目的是消除病毒对环境污染,在发病期间应坚持一日一消毒。常用消毒剂为:带鸡消毒用0.2%过氧乙酸、0.1%威岛消毒剂、0.1%菌毒净;鸡舍环境消毒除用上述药外,可选用2%火碱、1%鼎碘、0.5%氯胺、得克斯消毒散等。3.4治疗。病初可采用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液进行治疗。如果群体较好,对病鸡可用高免蛋黄肌注,小鸡0.5~1ml,大鸡1~2ml,鸡群采用倍量饮水,同时配合口服补液盐饮水,为防止并发病,可配合广谱抗菌素。
相关文章
-
影响活菌制剂有效性的因素
(1)使用活菌剂获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是动物食入活菌的数量。一般认为,每克日粮中活菌(或孢子)数以2×(105~106)个为佳,所以,活菌制剂的稳定性、饲料成分、饲料加工、贮存条件和时间等一切影响微生物活性的因素都会影响活菌制剂的添加效果。一般说来,芽孢杆菌(孢子制剂)对各种不良环境有很好的抵抗力,无芽孢的乳酸菌群在饲料加...
786 动物饲养知识 畜牧科普 家禽养殖注意事项 -
干草贮存过程中的变化
干草贮存时,一般要求干草的水分含量达到14%~17%,才可以上垛或打包贮存,在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可以在水分含量为17%的限度内贮存,而在南方空气潮湿地区则应以水分含量不超过14%为宜。在这样限度内贮存的干草,营养成分的损失可以降到最低限度。由于种种原因,干草上垛贮存时水分含量往往在20%以上甚至30%,这些多余水分将留在...
1969 动物饲养技术 畜牧业知识 农业养殖技术 -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方法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在我工作的地方还偶尔发生,一旦发生,将给本群羊带来毁灭性的损失,要发展好养羊业,要做到以下两点(1)严防引入病羊,引种要在检疫隔离一个月以上确认健康方可混群,根据当地的病源分离结果,选择注射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苗或鸡胚化弱毒苗(2)发病后严格封锁、隔离、消毒和治疗,病初可用足量的土霉素、四环素等治疗,...
1836 养殖手册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方法 养羊技术 养殖 -
猪黄曲霉毒素中毒有什么病理复化
急性病例,贫血和出血,胸腹腔大出血,浆膜表面常有瘀血斑点。大腿前和肩胛下的皮下肌肉出血。肝肿大,有出血点。肝脏邻近浆膜部分有针尖状或瘀斑状出血,心外膜和心内膜常见明显出血,全身肌肉常有出血。慢性病例,肝胆管增生便化,肝黄色脂肪变性,肝表面有白色小点或坏死病灶,胸腹腔积液。肾腔呈苍白色、肿胀。全身淋巴结充血、水肿。...
456 养殖手册 猪黄曲霉毒素中毒有什么病理复化 养猪技术 养殖 -
北方池塘鲢鱼种患双线绦虫病的防治
双线绦虫(Digrammasp)隶属绦虫纲、裂头科、双线绦虫属,第一中间寄主为桡足类,第二中间寄主为鱼类,终寄主为食鱼鸟类。过去一些大中型水库,在鲫鱼及野杂鱼体内偶有发现,常集中感染,有蔓延趋势,主要对一龄鲢鱼种造成较大危害。据调查统计,最高的池塘感染率达92%,感染强度最高时,每尾鲢鱼体腔内有13个裂头蚴。患病鱼种越...
2850 养殖手册 北方池塘鲢鱼种患双线绦虫病的防治 养鱼技术 养殖 -
认识和防治猪高热症的误区
一、认识上的误区(一)称名有误。凡是传染病必有其病原,猪高烧不退,只是临床表现的一种症状,称去年流行的高热症为猪无名高热病的说法不妥。(二)判病有误。1.认为是非洲猪瘟。非洲猪瘟在夏季较易流行。从临床症状看,非洲猪瘟在发热初期3~4天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至热度下降时或死前1~2天,才开始出现临床症状。高热症一开始发病猪...
1495 养殖手册 认识和防治猪高热症的误区 养猪技术 养殖 -
蛇类饲料及其配制方法
各种蛇吃的动物性食物必然与它们栖息的环境相联系,这和小动物的地理分布有关。例如陆地上的蛇类的食性广,可以蚯蚓、昆虫及其幼虫、鱼、蛙、蛇、蜥蜴、鸟类、兔等为食;而海中生活的蛇是以海鱼为食。即使同一种蛇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成体和幼体的食性也有所不同。人工养蛇提供丰富的食物是养好蛇的关键。广食性蛇类的食物应多样化,因此...
716 养殖手册 蛇类饲料及其配制方法 养蛇技术 养殖 -
用于动物保健预防的添加剂
为促进动物生长,维持健康,常在饲料中添加保健性,非营养性添加剂,如:一、抗生素: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能刺激合成已知或未知营养物质的细菌繁殖,抑制与寄主竞争营养物质的微生物,提高肠道的吸收能力。因此,抗生素既能增强抗病能力,又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饲用抗生素可分两类:一类是人畜共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四环素、土霉素、...
342 动物饲养技术 畜牧科普 畜牧业文章 -
早春着重防治鱼水霉病和赤皮病
鱼经过越冬期后,体重减轻,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差,易造成疾病发生和流行。早春季节鱼最主要的病害是水霉病和赤皮病,应及时做好防治工作。水霉病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是由水霉菌引起的。此病一般发生在20℃以下的低水温环境,在早春最容易流行。水霉菌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各种养殖鱼从鱼卵到成鱼均容易被感染。密养越冬池中的鱼、...
1377 养殖手册 早春着重防治鱼水霉病和赤皮病 养鱼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