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技术与动物相关资料,如家畜家禽养殖、淡水海水及特种养殖知识等,欢迎查阅!

点带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

时间 : 11-04 投稿人 : 森鹿姑娘 点击 :

点带石斑鱼属鲈形目、鲳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具有雌雄同体、先雌后雄性逆转现象,属一年一次分批产卵类型、暖水性、礁穴栖息、肉食性的凶猛鱼类。至今为止,在我国已记录近50种的石斑鱼属种类中,点带石斑鱼是分布最广的种类之一,北起浙江南至南沙群岛的海域均有其踪迹。

点带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 | 海水养殖技术

一、苗种繁殖场场址的选择

苗种繁殖场应选择在避风防潮条件好、水流畅通、水源充足、水质清爽、提水方便、有电网电力供应、交通便捷、并有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无污染沿海地区建造。

二、亲鱼来源、筛选与运输及强化培育

1.亲鱼来源与筛选我省点带石斑鱼人工繁殖生产所需亲鱼通常都是由天然海区捕获的各种规格的石斑鱼经海水网箱或池塘精养而成。于当年的9月至11月在本省陵水、三亚等地的重点渔港或内湾的鱼排(网箱)进行筛选亲鱼,作为第二年生产的备用亲鱼。亲鱼的筛选标准:亲鱼体重:雌鱼8~10千克/尾、雄鱼10~12千克/尾,亲鱼全长65~85厘米,体质健壮、游动活泼、反应敏捷、无畸形、体表完整无损伤,雌鱼为4~5龄(腹部有三个孔,从前至后依次为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雄鱼为5~6龄(腹部只有肛门和泌尿生殖孔两个孔),雌雄鱼比例为3∶2。

2.亲鱼运输筛选好的亲鱼,在鱼排网箱中静养1~2天后就可起水运输。亲鱼可用活水车(循环水)进行运输,通常一辆载重3吨的活水车,可运送2300~2400千克亲鱼(约210~220尾)。

3.亲鱼强化培育

(1)亲鱼培育池条件:培育池两口,其中一口为备用池(通常不盖顶遮阳),主要用于亲鱼定期过池暂养。设计面积均为1.8亩/口,实用面积1.5亩/口,坡度为1∶1.5,池塘深度3.8~4.0米,池塘内壁铺垫水泥预制板、池底铺黑色地膜或全铺黑色地膜,池底铺砂0.3米,最大蓄水深度3.0~3.2米。池塘中央设置排污口。培育池上方设置棚架,其上加盖遮阳网,棚架高度可因地制宜,但要求池塘通风条件好。每口池塘安装两台水车式(两轮)增氧机。

(2)水源与水质:水源来自无污染的自然海区提抽,经沉淀24小时后,供亲鱼培育池用水。海水的理化因子含量指标为:溶解氧6毫克/升以上、pH值7.8~8.7、盐度30~34。

(3)亲鱼放养:在亲鱼放养的前3天,洗刷、消毒培育池和所需使用的工具,并纳水入池至最高水位。亲鱼运回来后,用亲鱼袋(箩)将亲鱼捞起(限一袋装一尾),经鱼体消毒后投放池塘。亲鱼放养密度为210尾/口,其中雌鱼126尾、雄鱼84尾。

4.饵料投喂亲鱼投入池塘后次日可开始投喂。投喂的饵料种类有杂鱼、杂虾和鳗鱼饲料等。饵料日投量根据池水水质、亲鱼摄食及当日天气等情况灵活掌握,适当增减。通常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3%~5%,杂鱼、杂虾和鳗料的搭配比例分别占日投喂量的72%、22%和6%,每天投喂一次。具体操作方法:鲜(冻)杂虾→淡水冲洗→消毒→淡水冲洗→绞烂→杂虾肉+鳗鱼饲料搅拌并用单手掌将其捏成小块→投喂;鲜(冻)杂鱼→淡水冲洗→消毒→淡水冲洗→剁块(50~100克/块)→投喂。投喂时间通常在排换水完毕后进行,投饵顺序为先投喂虾鳗料后投喂杂鱼料。在临近亲鱼产卵的前1~2个月,增喂鱿鱼和维生素E,日投喂量分别为:前者占杂鱼量的50%~70%、后者0.3~0.5克/千克亲鱼体重。

5.水质调控亲鱼强化培育期间应坚持每天排换水,通常排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20%~30%。但在亲鱼产卵期间应加大排换水量,先排出池水总量的40%~45%,接着采用边排边注的方法进行排换水,力求尽量将底层水排出。约1小时后关闭排污口,将水注至原水位,为亲鱼营造一个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另外,为彻底清除亲鱼池底层(砂层表面)的淤泥以及方便对亲鱼进行定期鱼体消毒的操作,通常每隔30~40天亲鱼换池一次。具体操作方法:提前3天做好亲鱼备用池的洗刷消毒与纳水(至最高水位)等准备工作。在亲鱼换池的当天上午8时先将原亲鱼池水位降至1.0~1.2米,接着用围网慢慢地将亲鱼拢集到池塘的一边角处,然后用亲鱼袋将亲鱼轻轻地捞起并经鱼体消毒后移至亲鱼备用池。约7~10天后采用同样的操作方法将亲鱼移回原亲鱼池。

6.日常管理由于亲鱼培育池水位深,日排换水量大,定期进行水体消毒,饵料投喂科学合理,增氧机24小时增氧,水质稳定,加上亲鱼投放密度小,亲鱼个体大,体质健壮,适应环境能力强,所以未出现明显的病害。除每天坚持早、中、晚巡塘,测记有关数据,观察水色、水位、亲鱼摄食和游动等情况外,更重要的是认真观察亲鱼临产前的体表颜色变化和雌雄鱼互相追逐等情况,以便推测当天亲鱼产卵数量。

三、自然产卵与集卵及洗卵

1.准备工作水泥池,供蓄水容置吊卵箱之用,池规格为6米×2.8米×1.3米,池上方盖顶遮阳,池四周通风透气,池的数量多少视亲鱼产卵情况而定。在亲鱼产卵的当天下午先冲洗干净水泥池、集卵箱与吊卵箱以及所需使用工具,接着注水入池至1.2米深,然后将吊卵箱放入该池中。吊卵箱用80目尼龙筛绢网缝合而成,箱呈倒圆台形,上口宽1.0米、下底宽0.6米、高1.10米,箱上口系结在带有浮子的塑料圈上(用塑料胶管焊制而成),箱内的底部放进一个由6毫米不锈钢钢筋焊制而成的呈倒圆台形、上宽为0.6米、下宽0.57米、高0.08米的钢圈,其作用是使吊卵箱能够垂直下沉且箱底张开,防止因池水流动而致吊卵箱变形,以免影响受精卵的吊水。每口水泥池可对排容置同一规格的吊卵箱10个,每个吊卵箱内放进一枚散气石充气增氧。

2.自然产卵根据我省点带石斑鱼人工繁殖生产的实践经验,通常亲鱼产卵季节为每年的3月底至11月。期间则以5~9月为产卵高峰(农历每月廿一-廿九日为产卵时段,尤以廿三至廿七为旺)。当池水温度为24~30℃(以26~28℃为佳)时,雌雄亲鱼互相追逐嬉玩发情,随后产卵受精,卵子和精子在池水中自行受精。受精卵为上浮性卵。约两小时后,在培育池其中的一台增氧机的前下方约5~6米处设置集卵网,利用池水的环流将上浮受精卵汇集到集卵网里。集卵网用80目尼龙筛绢网缝合而成,网长15米,网两端高0.9米,网中间高1.2米。另外在集卵网中央处开设一直径为0.9米的圆形缺口,该口的前后面分别缝合上拦网(用力士胶丝编织而成,网日宽1.5~2.0厘米,为拦集杂物之用)和收卵袋(80日尼龙筛绢网缝成,袋长6米,袋末端口径为0.4米,并用绳子系紧)。集卵网的上下纲分别系结浮沉子。

3.集卵与洗卵设置集卵网约1.5小时后就可收取受精卵(如受精卵数量多可稍提前收取)。收卵前应准备好洗卵盆(大号塑料盆,盆的数量多少视受精卵多少而定),并注入约占其容量2/3的海水、20与40目手抄网、吸污管和葫芦瓢以及台式天平秤等。收卯时先将系在收卵袋末端的绳子解开,接着让受精卵由袋内流入收卵桶里,然后再将受精卵倒入置于洗卵盆内的20目手抄网里。稍后,先提起手抄网去掉杂物,接着用葫芦瓢在盆中顺时针轻轻地拨动,使盆水形成环流,将废(死)受精卵等杂物聚集盆中央,然后用虹吸法将其吸出盆外。重复此法1~2次至盆底没杂物后,先用40目手抄网将受精卵捞起,再用白色小碟盛出受精卵经过秤放进吊卵箱。

通常每个吊卵箱受精卵投放密度为500~600克,最大700~800克。受精卵放进吊卵箱后应及时打开供气阀门微量增氧,同时还要打开进排水阀门(进水口用过滤袋套住),维持池水水深1.2米,保证受精卵在微速的水流环境中进行吊水。次日上午7~8时,先将吊卵箱里的受精卵全部捞起,接着按上述的洗卵方法操作一次,然后根据受精卵投放密度(通常放卵量为25~30克/立方米)将其称出移至鱼苗培育池(或对外销售)进行孵化。

四、鱼苗培育

1.培育池通常以面积10~20平方米的长方形水泥池为宜,池深1.0~1.2米,排换水方便,池顶铺设遮阳网可调控光照。

2.育苗水质环境条件育苗用水须经沉淀、砂滤和消毒等三级处理。育苗水质理化因子含量指标宜控制在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pH值7.8~8.5、氨氮0.8毫克/升以下、盐度30~33、水温24~29℃之间。另外,避免阳光直射池水表面,光照过弱初孵仔鱼开口摄食困难,光照过强则有利藻类繁殖,影响仔鱼生长。所以光照强度应控制在5000~15000勒克斯之间,尤以6000~8000勒克斯为佳,每池设10~20枚散气石充气增氧。

3.放苗前的准备先将育苗池的池底和池壁冲刷干净,接着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消毒,然后再冲洗数遍至余氯完全消失。纳水入池至0.4~0.5米,并按每立方水体加入浓的小球藻液50升和4升的金藻液,以维持一个较为稳定的育苗池水生态系统。当育苗池水温度为28~29℃时,受精卵约经20小时的孵化就破膜出初孵仔鱼,孵化率为80%~90%。

4.饵料投喂投喂的饵料种类有:牡蛎、海胆和江珧等动物受精卵及其贝类幼体、小轮虫、桡足类和卤虫无节幼体以及鱼、虾、贝肉糜等。根据点带石斑鱼苗不同的发育阶段应及时更换不同种类的饵料和调整投饵量以及投喂次数,保证饵料质优量足。点带石斑鱼仔鱼一般在破膜的第3~4天开口摄食。前3天投喂的开口饵料以牡蛎、海胆和江珧等动物受精卵及其贝类幼体为主,每天投喂4次,每次投喂量为10克/立方米,均匀泼洒,另在仔鱼开口摄食的第2天起投入少许轮虫。第4天起停喂牡蛎、海胆和江珧等动物受精卵及其贝类幼体,改喂以轮虫为主、桡足类无节幼体为辅。投喂量以维持水体中轮虫的密度为10000~20000个/升为宜。投喂轮虫的时间约为12天左右。当鱼苗开始长出背棘和腹棘后,其活动能力明显增强,应改喂以桡足类为主、卤虫及虾类无节幼体为辅(整个稚鱼阶段)。投喂量以维持水体中桡足类的密度为1000~2000个/升为佳,投喂桡足类的时间约为20天左右。当鱼苗长至全长2.5厘米(幼鱼阶段),以投喂冰冻卤虫为主,直至鱼苗体长4~5厘米。投喂原则少量多次,通常每天投喂3~4次。头几天,应在冰冻卤虫中掺入少许的活桡足类,经适应过渡使鱼苗逐渐结群抢食。鱼苗长至4~5厘米后,可投喂小虾或碎杂鱼肉,每天投喂2次,上下午各投喂一次。

5.日常管理

(1)注水:在投喂贝类幼体期间,每天加水2~3厘米,应用过滤袋接在进水口并使袋的底部浸入育苗池水面之下,缓缓加水。当鱼苗出现背棘和腹棘后,通常每次换水量25~30厘米,加水时要用一层120目的尼龙筛绢网套在过滤袋的外面,以防鱼苗斗水时长棘刺在袋上无法脱落而死亡。进入幼鱼期后,育苗池水质变化幅度大,每次换水量40~50厘米。

(2)排水:龟苗全长不足3厘米时,应根据其规格大小不同,用相应网目规格的尼龙筛绢网做成排水套,虹吸排水。当鱼苗长至4~5厘米时,可以将塑料筐直接套在池底的排水孔上排水。

(3)吸污:育苗期间为保持育苗池池底清洁和池水水质稳定,应经常吸污。鱼苗全长未达4厘米之前可用虹吸法除去底部的污物杂质,当鱼苗全长超出4厘米则可直接将过滤筐套在排水口上,边排水边用软扫把将污物杂质扫向排水口,让其随水排出。

(4)拉网与捕苗:当鱼苗全长超出2.5厘米后,背棘和腹棘已收缩,应勤拉网捕苗,按不同规格分池进行培育。拉网捕苗前应先将池底清洁,然后用密布网轻轻地将鱼苗捕起。

相关文章

  • 水体生物急性氨中毒的成因和调控技术
    水体生物急性氨中毒的成因和调控技术

    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进步及水质检测手段的提高,人们对水体系统理化因子的作用机理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氨氮是水体中最主要的营养盐类,然而当氨以分子状态存在时,却会对水生动物产生很强的神经性毒害,急性氨中毒正是养殖水体中极其严重的危害之一。当前以强饲为特征的集约化养殖方式更加重了水体分解转化有机氮的负荷,从而造成水域的富营养化...

    999 水产养殖妙招 渔业养殖前景 水产养殖教学
  • 罗非鱼养殖-肥胖症防治对策
    罗非鱼养殖-肥胖症防治对策

    由于长期投喂低蛋白、高脂肪、高糖类和缺乏维生素的饵料,会造成罗非鱼脂肪代谢障碍,脂肪大量储积,导致鱼体肥胖,抗病能力低下。患肥胖症的罗非鱼呈全身性脂肪细胞增生、脂肪浸润,特别是腹腔内的脂肪组织及脏器周围的脂肪组织显著增加。患鱼腹腔内脂肪可达体重的5%-8%。肝脏淡黄色,肝组织高度脂肪变性,肝细胞萎缩。将整块肝组织剪下放...

    2474 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渔业文摘
  • 赤眼鳟的养殖技术
    赤眼鳟的养殖技术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为淡水温水性鱼类,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由于该鱼适应性强,生长较快,食性杂,饲料易解决,又适于池塘、水库等各类水体的增养殖,且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因此已被人们所重视,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淡水名优养殖对象。1、亲鱼来源人工繁殖用的亲鱼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

    2487 养殖妙招 渔业知识 渔业养殖前景
  • 贮养黄蟮掌握技术要点
    贮养黄蟮掌握技术要点

    近年来,城乡市场对黄蟮的需求增长加,季节性差价拉大,因此,黄蟮上市高峰进低价收购黄蟮,贮养一段时间后,如果黄蟮在贮养期间发生大量死亡,不仅赚不到钱,有时甚至还亏本。为了减少黄蟮在贮养过程中的死亡,应切实掌握好五个要点:一、挑选健壮、无病无伤的黄蟮贮养。目前,一般以笼(篓)捕、钩捕黄蟮为主。笼(篓)捕黄蟮,除身体上有划伤...

    2293 渔业养殖科普 渔业常识 水产养殖禁忌
  • 如何提高海湾扇贝池塘保苗经济效益?
    如何提高海湾扇贝池塘保苗经济效益?

    作者:姜英俊近年来,许多从事海湾扇贝池塘保苗的渔民效益不佳,除了受气候变化影响以外,主要原因是技术操作方面出现问题。要提高池塘保苗的经济效益,应当以提高商品苗种质量和保苗成活率为重点,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一、虾池底质为软泥底,池沿要压实,否则池水遇大风容易混浊,堵塞苗袋网孔。虾池面积要与保苗数量相匹配,保苗密度过小会造成...

    2279 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妙招 渔业养殖管理
  • 受灾渔塘复产养殖管理
    受灾渔塘复产养殖管理

    今年广东地区多次下了长时间的暴雨,致使山洪暴发,东江、增江、西福河水骤涨,受浸淹的渔塘过万亩,过水崩基走鱼过千亩,经济损失惨重。快速修复决堤渔塘。各级政府要动员一切力量,加大投入,将稻田、菜田、渔塘、水库、山塘、坡头修复好;进出水闸、防洪渠道要将淤泥杂物清干净,畅通无阻;电网、公路、增氧机械设备维修好,为复产养殖创造良...

    256 渔业知识 渔业相关文 养殖禁忌
  • 紫菜育苗技术
    紫菜育苗技术

    紫菜育苗是指紫菜丝状体的培养过程,通常我们在育苗中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采用果孢子采苗,即在海区中选种性状好的种菜,经阴干保存而后采果孢子;另一种是自由丝状体培养,再将其粉碎稀释拨洒。育苗条件(1)培养室:为便于采光一般为东西向,采用天窗和侧窗为采光方式。(2)培养池:以长方形为宜,平养池深一般为20-30厘米。(3)沉淀...

    1837 渔业养殖科普 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渔业知识
  • 罗非鱼鱼种如何安全越冬
    罗非鱼鱼种如何安全越冬

    罗非鱼属热带鱼类,耐寒能力较差,最适生长温度为25-35℃,水温降至12℃以下,就会出现冻死或冻伤。越冬罗非鱼鱼种是当年繁殖、至越冬期前还未达到商品规格的罗非鱼越冬至第二年3-4月的鱼种。因此,加强罗非鱼鱼种越冬期间的养殖管理工作,及时关注天气及水温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可有效规避养殖风险。本文就罗非鱼鱼种越冬...

    1195 渔业相关资料 渔业知识 养殖指南
  • 鸡卡氏白细胞虫病的防治
    鸡卡氏白细胞虫病的防治

    卡氏白细胞虫病的感染是以库蠓为传播媒介,鸡卡氏白细胞虫病是由卡氏白细胞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和红细胞而引起的血液原虫病。每年4月份开始,随着温度的逐渐提升,是库蠓孳生的季节,也将是养禽业受卡氏白细胞虫病威胁的季节。禽只一旦受感染,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松乱,排青绿色或黄白色稀粪,鸡冠和肉垂苍白,因而...

    2452 水产养殖妙招 渔业养殖前景 水产养殖手册
  • 养鱼消毒要四改
    养鱼消毒要四改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池塘养殖产量效益成为养殖户的追求目标,但在一定的池塘条件下,池塘水质的调节及鱼病防治成为困扰养殖户的难题,下面谈谈养鱼消毒“四改” 问题,以免部分养殖户走入养殖误区: 一、改不排水消毒为排水消毒。将池塘内的水排干后进行日光照射消毒,可有效地杀死病菌。如果池塘内有鱼种或未能上市的鱼,可...

    2771 渔业养殖科普 渔业教程 水产养殖禁忌
  • 水产预混料的配方设计
    水产预混料的配方设计

    预混料配方应根据鱼类的营养需求、季节的变化、阶段的变化、地区的不同、品种的不同、最新技术及产品信息,设计和调整不同的配方,使预混料配方永远贴近生产实际。1.维生素的配方设计(1)鱼类本身的影响。鱼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添加,胆碱、肌醇和烟酸的添加量比其它维生素更大。不同的鱼类品种、同一鱼类的不同阶段对维生素的需求量...

    2729 水产养殖技术 养殖妙招 渔业养殖技术
  • 防治白对虾冬棚白斑综合症
    防治白对虾冬棚白斑综合症

    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中山、珠海、江门等地一年养三茬虾,其中包括搭棚越冬养殖南美白对虾,这些地区的几十万亩冬棚对虾养殖,已成为当地大农业创汇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冬棚养虾中,养水防病尤为重要。由于冬棚里面的温度、气压、光照等与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差别。在此笔者谈谈冬棚养虾防病治病的经验,较偏重于实践操作,供大家参考。冬棚淡水养殖大...

    2277 养殖技术 渔业养殖科普 水产养殖教学
  • 黄河鲤难养的解决方案
    黄河鲤难养的解决方案

    一、难养问题的表现1、生长变缓。正宗的黄河鲤一般当年个体重可达250—500克,第二年个体重可达500—1000克。可近几年发现不少地方生长的黄河鲤苗种第一年个体重只能长到100—130克,每二年个体重也仅能长到500克。2、性早熟。正常的黄河鲤一般2龄以上才能性成熟。现有不少地方养殖的黄河鲤雄性个体在1龄时就已经性成...

    1962 渔业养殖科普 水产养殖妙招 渔业教程
  • 鲤鱼饲料配方
    鲤鱼饲料配方

    (1)麸皮45%、豆饼40%、大麦10%、鱼粉5%,添加复合维生素、无机盐、赖氨酸、蛋氨酸适量,饲料系数为2,该配方由北京市水产科研所提供。(2)麸皮45%、鱼粉30%、豆饼15%、大麦10%,添加剂量同(1),饵料系数为2,该配方由北京市水产科研所提供。(3)豆饼50%、鱼粉15%、麸皮15%、米糠15%、复合维生素...

    383 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渔业相关文 水产养殖教学
  • 无公害鲤鱼标准体系研究与应用
    无公害鲤鱼标准体系研究与应用

    2007年12月1日,由新疆昌吉州科技局主持并邀请自治区水产局、水产科学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对昌吉州水利局水产站主持完成的《无公害鲤鱼标准体系研究与应用》项目进行科技成果评审,专家评审委员会通过看现场,查阅相关材料,听取课题组汇报,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质询后,认为:该项目形成了“从苗种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在行业标准...

    2132 渔业养殖前景 水产养殖技巧 水产养殖教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