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技术与动物相关资料,如家畜家禽养殖、淡水海水及特种养殖知识等,欢迎查阅!

鹰的具体分类和习性

时间 : 10-07 投稿人 : 体重与时俱进 点击 :

鹰的具体分类和习性

在我国最常见的鹰有苍鹰、雀鹰和松雀鹰三种。

苍鹰

(Accipiter gentilis)俗称鸡鹰兔鹰或黄鹰。是一种大型鹰,雄性体长49-57cm,翅展93-105cm。雌性体长58-64cm,翅展108-127cm。雄性从头部到前部为灰黑色,眼后为黑色,有明显的白色眉斑;下体白色,杂有数目很多的灰黑色小横斑。雌鸟上体及翼表面为灰褐色,眉纹白而杂以褐纹,下体白色,体下面有纵斑。苍鹰在飞翔时,翼短而宽,先端圆,尾较长。一般常常是扇翅和滑翔交替进行,呈直线状飞翔。在飞翔时翼保持水平状。扇翅速度较其它大型鹰类快。栖于山地森林中,善于捕食小型哺乳动物,如野兔和野鼠等,偶尔也捕食鸟类。分布于我国东北以至云南、广东、文本等地。繁殖于西伯利亚以及我国的小兴安岭等地。此鸟嗜食鼠等,对农业有益。幼鸟常被驯养作为猎鹰,用以捕捉野兔及小鸟。

雀鹰

(Accipiter nisus)

雄性体长29-34cm,翅展59-64cm,体重131-180g。雌性体长35-41cm,翅展67-80cm,体重186-345g。成鸟上体青灰色,尾羽较长,有十分明显的深褐色横斑,很容易识别。飞翔时主要是扇翅和短距离的滑翔交替进行,并常在空中呈圈状的飞翔。常栖于山地林间,或在村落附近河川小溪附近地带,飞翔力很强,善捕食小鸟等动物。繁殖 于我国华北北部、东北西北部、呼伦贝尔盟博克图、北部大、小兴安岭等地,冬时常见于四川、云南以东的地区。此鸟也能驯养作猎鹰,用以捕捉小型鸟类。

赤腹鹰

(Accipiter soloensis)

比雀鹰稍大,上体为青黑色,尾羽有几条细横带,无眉斑,下体淡灰色。飞翔姿势与雀鹰同,常栖于林中,以蛙、蜥蜴和小形鸟及大形昆虫为食。繁殖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广东等地。赤腹鹰

学名:Accipiter soloensi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Horsfield, 1821

异名: Falco soloensis Horsfield, 1821

英文名:Chinese Goshawk

别名:鹅鹰、红鼻士排鲁鹞、鸽子鹰

分类:隼形目(Falconiformes)、鹰科(Accipitridae)、鹰属(Accipiter)

描述:中等体型(33厘米)的鹰类。下体色甚浅。成鸟:上体淡蓝灰,背部羽尖略具白色,外侧尾羽具不明显黑色横斑;下体白,胸及两胁略沾粉色,两胁具浅灰色横纹,腿上也略具横纹。成鸟翼下特征为除初级飞羽羽端黑色外,几乎全白。亚成鸟:上体褐色,尾具深色横斑,下体白,喉具纵纹,胸部及腿上具褐色横斑。

虹膜-红或褐色;嘴-灰色,端黑,蜡膜橘黄;脚-橘黄。

叫声:繁殖期发出一连串快速而尖厉的带鼻音笛声,音调下降。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及中国(国内分布于西南、华南、华北及海南岛、台湾等地);冬季南迁至东南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新几内亚。

分布状况:不罕见,在整个中国南半部均有繁殖,高可至海拔900米。迁徙经过台湾及海南岛。

习性:赤腹鹰栖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也见于低山丘陵和山麓平原地带的小块丛林,农田地缘和村庄附近。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休息时多停息在树木顶端或电线杆上。主要以蛙、蜥蜴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小型鸟类,鼠类和昆虫。主要在地面上捕食,常站在树顶等高处,见到猎物则突然冲下捕食。

保护:赤腹鹰数量甚少而极珍稀,被列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也已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Ⅱ,予以保护。

繁殖:5~6月进行繁殖,雄鹰此时特别兴奋,常激动地向异性发出声似 “Keee-Keee”的炫耀性鸣叫,即使在筑巢时同样也啸鸣不止。鹰巢位于林中的树丛上,用枯枝和绿叶构成,每窝产卵2~5枚,卵为淡青白色,具不明显的褐色斑点。在雌鹰单独孵的30天里,每天都要增加新鲜绿叶作为鸟巢的铺垫物,或许这对孵卵期间巢内必需保持一定湿度有关。

鹰的食物

鹰是肉食性动物,会捕捉老鼠、蛇、野兔或小鸟。大型的鹰科鸟类(雕)可以捕捉山羊、绵羊和小鹿。鹰多数在白天活动,使它在千米以上的高空翱翔 ,也能把地面上地猎物看得一清二楚,是鼎鼎有名的千里眼。它有一副强壮的脚和锐利的爪,便于捕捉动物和撕破动物的皮肉。它的喙大,胃肠发达,消化能力强,吃下去的老鼠,一会儿功夫就被消化得精光。它的体态雄伟,性情凶猛,动物学上称它是猛禽类。

秃鹫是大型的鹰科鸟类,专食腐肉,它能轻易飞越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脊,是动物中的飞高冠军。鱼鹰通常在江上空盘旋。一旦发现游鱼,就像利箭似的直插水面。

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所有的猛禽都属于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严禁捕捉、贩卖、购买、饲养及伤害。如发现受伤生病的猛禽,可以联系当地救助机构或林业部门。请在专业的救援人员赶来前将猛禽放入垫好软布纸箱中(请一定不要放进笼子里,笼子会严重损害猛禽的肢体,导致伤病恶化),并将纸箱放入室内温暖安静处;不要擅自喂食、喂药,也不要自行为猛禽处理伤口。

鹰-国产种类

凤头鹰Accipitertrivirgatu

描述:体大(42厘米)的强健鹰类。具短羽冠。成年雄鸟:上体灰褐,两翼及尾具横斑,下体棕色,胸部具白色纵纹,腹部及大腿白色具近黑色粗横斑,颈白,有近黑色纵纹至喉,具两道黑色髭纹。亚成鸟及雌鸟:似成年雄鸟但下体纵纹及横斑均为褐色,上体褐色较淡。飞行时两翼显得比其他的同属鹰类较为短圆。

虹膜-褐色至成鸟的绿黄色;嘴-灰色,蜡膜黄色;腿及脚-黄色。

叫声:he-he-he-he-he-he的尖厉叫声及拖长的吠声。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西南、台湾、东南亚、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区域性非罕见,见于中国中南及西南包括海南岛(indicus)及台湾(formosae)

的低地森林。在香港现已常见。

习性:栖于有密林覆盖处。繁殖期常在森林上空翱翔,同时发出响亮叫声。

俗名:凤头雀鹰,Crested Goshawk

褐耳鹰Accipiterbadiu

描述:中等体型(33厘米)、色彩甚浅的鹰类。雄鸟:上体浅蓝灰色与黑色的初级飞羽成对比,喉白并具浅灰色纵纹,胸及腹部具棕色及白色细横纹。雌鸟:似雄鸟,但背褐色,喉灰色较浓。亚成鸟:灰褐色具棕色鳞状纹,下体具褐色棕纹及黑色羽干纹;与雀鹰亚成鸟的区别在下体具棕纹,与松雀鹰亚成鸟的区别为上体色淡,尾部横纹较窄。

虹膜-黄至褐色;嘴-褐色;脚-黄色。

叫声:通常无声。于繁殖地发出似笛声的kyeew。

分布范围:非洲至印度、中国南方、东南亚

分布状况:亚种cenchroides在西藏极西部有记录。poliopsis为贵州、广西、广东、云南及海南岛的罕见低地留鸟。

习性:喜林缘、开阔林区及农田。由栖处捕食,追逐其他鸟,有时在天空中盘旋。

俗名:褐耳苍鹰 棕耳苍鹰,Shikra

赤腹鹰Accipitersoloensi

描述:中等体型(33厘米)的鹰类。 下体色甚浅。成鸟:上体淡蓝灰,背部羽尖略具白色,外侧尾羽具不明显黑色横斑;下体白,胸及两胁略沾粉色,两胁具浅灰色横纹,腿上也略具横纹。成鸟翼下特征为除初级飞羽羽端黑色外,几乎全白。亚成鸟:上体褐色,尾具深色横斑,下体白,喉具纵纹,胸部及腿上具褐色横斑。

虹膜-红或褐色;嘴-灰色,端黑,蜡膜橘黄;脚-橘黄。

叫声:繁殖期发出一连串快速而尖厉的带鼻音笛声,音调下降。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及中国;冬季南迁至东南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新几内亚。

分布状况:不罕见,在整个中国南半部均有繁殖,高可至海拔900米。迁徙经过台湾及海南岛。

习性:喜开阔林区。常追逐小鸟,也吃青蛙。通常从栖处捕食,捕食动作快,有时在上空盘旋。

俗名:鸽子鹰,Chinese Sparrowhawk

日本松雀鹰Accipitergulari

描述:体小(27厘米)的鹰。外形甚似赤腹鹰及松雀鹰,但体型明显较小且更显威猛,尾上横斑较窄。成年雄鸟:上体深灰,尾灰并具几条深色带,胸浅棕色,腹部具非常细羽干纹,无明显的髭纹。雌鸟:上体褐色,下体少棕色但具浓密的褐色横斑。亚成鸟:胸具纵纹而非横斑,多棕色。

虹膜-黄(亚成鸟)至红色(成鸟);嘴-蓝灰,端黑,蜡膜绿黄;脚-绿黄。

叫声:偶作沙哑的嚎叫。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东部;越冬于东南亚、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亚种gularis繁殖于中国东北各省,可能在阿尔泰山也有繁殖;冬季南迁至中国东南部北纬32°以南越冬。不罕见。

习性:森林型雀鹰的特性。振翼迅速,结群迁徙。

注:郑作新(1987,1994)把此鸟归入松雀鹰。

俗名: Japanese Sparrowhawk

松雀鹰Accipitervirgatu

描述:中等体型(33厘米,可长至36厘米)的深色鹰。似凤头鹰但体型较小并缺少冠羽。成年雄鸟:上体深灰色,尾具粗横斑,下体白,两胁棕色且具褐色横斑,喉白而具黑色喉中线,有黑色髭纹。雌鸟及亚成鸟:两胁棕色少,下体多具红褐色横斑,背褐,尾褐而具深色横纹。亚成鸟胸部具纵纹。虹膜-黄色;嘴-黑色,蜡膜灰色;腿及脚-黄色。

叫声:雏鸟饥饿时发出反复哭叫声shew-shew-shew。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方、东南亚、菲律宾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亚种affinis为中国中部、西南部及海南岛的留鸟。nisoides为中国东南部留鸟。fuscipectus见于台湾。广布于海拔300~1200米的多林丘陵山地,但不多见。

习性:在林间静立伺机找寻爬行类或鸟类猎物。

俗名:摆胸 雀鹞 雀鹰 雀贼 松儿 松子鹰 Besra

雀鹰Accipiternisu

描述:中等体型(雄鸟32厘米,雌鸟38厘米)而翼短的鹰。雄鸟:上体褐灰,白色的下体上多具棕色横斑,尾具横带。脸颊棕色为识别特征。雌鸟:体型较大,上体褐,下体白,胸、腹部及腿上具灰褐色横斑,无喉中线,脸颊棕色较少。亚成鸟与Accipiter属其他鹰类的亚成鸟区别在于胸部具褐色横斑而无纵纹。

虹膜-艳黄色;嘴-角质色,端黑;脚-黄色。

叫声:偶尔发出尖厉的哭叫。

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候鸟迁至非洲、印度、东南亚。

分布状况:亚种nisosimilis繁殖于东北各省及新疆西北部的天山;冬季南迁至中国东南部及中部以及台湾和 海南岛。melaschistos繁殖于甘肃中部以南至四川西部及西藏南部至云南北部;冬季南迁至中国西南。为常见森林鸟类。

习性:从栖处或"伏击"飞行中捕食,喜林缘或开阔林区。

俗名:朵子 朵子 细胸 鹞子 鹞子 ,Eurasian Sparrowhawk

苍鹰Accipitergentili

描述:体大(56厘米)而强健的鹰。无冠羽或喉中线,具白色的宽眉纹。成鸟下体白色上具粉褐色横斑,上体青灰。幼鸟上体褐色浓重,羽缘色浅成鳞状纹,下体具偏黑色粗纵纹。

虹膜-成鸟红色,幼鸟黄色;嘴-角质灰色;脚-黄色。

叫声:幼鸟乞食时叫声为忧郁的peee-leh。告警时发出嘎嘎叫声kyekyekye…。

分布范围:北美洲、欧亚区、北非。

分布状况:亚种schvedowi繁殖于中国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及西北部的西天山;冬季南迁至长江以南越冬。khamensis繁殖于西藏东南部、青藏高原东部山地、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及甘肃南部;越冬在低地及云南南部。fujiyamae越冬于台湾。albidus越冬于中国东北部。buteoides越冬于中国西北部的天山地区。在温带亚高山森林甚常见。

习性:林地这的鹰类,两翼宽圆,能作快速翻转扭绕。主要食物为鸽类,但也捕食可猎捕的其他鸟类及哺乳动物如野兔。

俗名:黄鹰 牙鹰 鹞鹰 鹰 元鹰 ,Northern Goshawk

相关文章

  • 鳄龟常见病的防治
    鳄龟常见病的防治

    虽然鳄龟生命力很强且无大病,但有时偶见小病,且有传染性,所以要注意经常观察,饲养中如发现疾病要及时防治,一旦有异,要对症下药。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一、外伤炎症由于鳄龟体态壮硕,皮肤较嫩,如水池粗糙时易擦伤皮肤,有时运输中也会因互相抓伤而引起细菌感染发炎。可用双氧水对伤口消毒,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也可搽消炎药...

    2501 动物饲养技术 鳄龟 鳄龟饲养管理
  • 水貂真菌病的表现和治疗方法
    水貂真菌病的表现和治疗方法

    通过了解,部分养殖户家里出现了水貂真菌病,表现为圆形或者不规则的圆形,有异味,传染性强,请大家注意产箱的清洁,经常通风干燥!这些年水貂真菌病发病多。有报告称健康水貂的被毛致病性真菌检出率为26.67%,饲养环境不好、潮湿时,检出率更高。真菌主要附着在毛发、鳞屑、痂皮和患部组织内,并可随落屑、折断的被毛散布到外界环境中,...

    766 特种养殖效益 水貂 水貂饲养管理
  • 新疆博湖县南山骆驼养殖升温
    新疆博湖县南山骆驼养殖升温

    近年来,新疆博湖县南山地区骆驼养殖升温。博湖县南山地区的艾勒逊乌拉沙漠从东塔什店到西海心山有广阔的戈壁荒漠,特别适合养殖骆驼,从2005年仅100多头增加到今年的300多头。一群骆驼在博湖县博斯腾湖海心山附近湖边饮水休息博斯腾湖乡闹音呼都克村骆驼养殖户孟开说:“我的骆驼无需准备草料,一年365天放养,隔十天...

    2142 特种饲养 骆驼 骆驼市场分析
  • 蚯蚓常见病害防治
    蚯蚓常见病害防治

    蚯蚓的病害,国内外所报道的资料均不多,现根据天津市宁河县蚯蚓购销养殖场贾立明在十多年饲养管理中所发生的病害现象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蚯蚓全部或局部急速瘫痪,背也排出黄色或草色体液,成堆死亡, 这是新加的饲料中含有毒素或毒气。应迅速减薄料床,排除有毒饲料,钩松料床,加入蚯蚓粪吸附毒气,让蚯蚓潜到底层休整,以期慢慢适应...

    839 特种养殖技巧 养殖常识 动物资料 特种养殖技术 特种养殖
  • 鹧鸪体外寄生虫的防治
    鹧鸪体外寄生虫的防治

    鹧鸪的体外寄生虫有羽虱和螨两类。其防治方法如下:(1)羽虱:羽虱是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食毛目的一些外寄生虫。羽虱因寄生部位的不同有头虱和羽干虱两种。咬食羽片、皮屑,有的吮吸鸪的血液,使鸪羽零乱,脱落残缺不齐,皮肤损伤出血,精神不安,贫血消瘦,生长受阻。防治方法:①预防。预防羽虱必须经常保持笼舍和鸪体清洁,定期给它们...

    2415 特种养殖教程 鹧鸪 鹧鸪行业资讯
  • 狐维生素E缺乏防治
    狐维生素E缺乏防治

    当维生素E缺乏或不足时,狐繁殖机能受到破坏,母狐配种期拖延,不孕和空怀数增加及流产,产仔数减少,仔兽虚弱易死亡;公狐性机能减退或消失,精子生成发生障碍。表现代谢机能障碍时,为黄脂肪病,肝中毒性营养不良。预防本病发生的措施是,不喂贮存过久的鱼、畜禽肉类及其下杂,尤其在配种期和妊娠期,一定要保证饲料的新鲜度,在日粮中补加新...

    874 特种养殖技巧 养殖教程 动物信息 特种养殖知识 特种养殖
  • 贵州水城县小蚂蚱跳出致富路
    贵州水城县小蚂蚱跳出致富路

    水城县盐井乡群福村出了新鲜事儿:村主任蒋先进竟然专门建起大棚来养蚂蚱。群众一度都认为他做了件荒唐事,可小蚂蚱却为蒋先进带来了大效益。2013年夏天,一直在昆明务工的蒋先进,尝到当地的一个“特色”菜,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鲜味可口的菜肴竟然是自己家地里蹦蹦跳跳的小蚂蚱。抓蚂蚱卖钱、种草养殖蚂蚱、开蚂...

    1069 蚂蚱 动物养殖技术 蚂蚱行业资讯
  • 人工养殖野鸡的经济效益分析
    人工养殖野鸡的经济效益分析

    野鸡养殖具有以下特点:1. 投资少,饲养费用低、不需机械设备,任何空房、猪舍都可利用养殖。2. 抗病力强、成活率高、成本低,资金回收快、效益高、产品市场广阔。在全国各地几乎每个酒家都可见到珍禽,且销量巨大。据调查,仅广东一地,最高时每天可销售山鸡2万只。一批开拓意识较强的珍禽养殖户已捷足先登,成为致富明星。在各省一些乡...

    2072 野鸡 特种养殖知识 野鸡市场分析
  • 鹿肠毒血症的防治
    鹿肠毒血症的防治

    鹿肠毒血症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饲料酸败、冰冻、突然变更及阴雨天为该病诱因,营养好的鹿多发,以胃肠出血为特征,与快疫有相似的临床症状,病程短、死亡快,经济损失大。症状病鹿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离群独卧。回视腹部,腹痛不安,口鼻流出泡沫样液体,腹围增大,腹泻便血。初期体温升高为40.5℃~4...

    1097 特种养殖技巧 养殖教学 动物文章 特种养殖常识 特种养殖
  • 水貂养殖的选种及适时引种
    水貂养殖的选种及适时引种

    1 水貂的选种1.1 初选(6~7月)对成龄公貂, 根据其配种能力、 精液品质; 对成龄母貂,根据其产仔数量、 泌乳量、 母性及后代成活数量等选择优良个体; 对仔貂, 根据同窝仔貂数量、发育状况、 成活情况及双亲的品质, 在离乳时按窝选留。 初选要比实际留种数量多25%~40%。1.2 复选(9~10月)根据生长发育状...

    798 动物饲养知识 水貂 水貂饲养管理
  • 海狸鼠养殖需要哪些饲料?
    海狸鼠养殖需要哪些饲料?

    海狸鼠养殖的饲料可分为如下五类:1、谷物精饲料:海狸鼠养殖的谷物精饲料包括玉米、大麦、燕麦、油饼(豆饼、葵籽饼、亚麻籽饼)、糠麸等。配制日粮时,精玉米可占30—40%,做成窝头或整穗投喂均可。油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妊娠期哺乳期和生长发育期不可缺少的饲料,喂时要敲碎,油饼不可与块根和甘蓝叶同时混喂,以免引发...

    2308 海狸鼠 特种养殖妙招 海狸鼠饲养管理
  • 海狸鼠的多种烹饪方法
    海狸鼠的多种烹饪方法

    1.炒海狸鼠肉片主配料:海狸鼠肉 100 克,切片,配水发木耳、玉兰片。作料:姜、蒜米、葱花、精盐、味精、色拉豆油、水豆粉、料酒、酱油。做法:将海狸鼠肉片以适量鸡精、精盐、料酒码味,旺火将油锅烧至七成热时,倒入肉片,炸至外酥内嫩呈金黄色,立即倒人滋汁(用水、姜、蒜米、葱花、酱油、白糖、水豆粉兑成)、水发木耳和玉兰片,翻...

    2481 海狸鼠 特种养殖常识 海狸鼠行业资讯
  • 冰岛政府雇佣公关公司应对鲱鱼争端和“冰储”纠纷
    冰岛政府雇佣公关公司应对鲱鱼争端和“冰储”纠纷

    据冰岛评论在线11月8日报道,冰岛政府目前雇佣英国公关公司Burson-Marsteller对其与他国间两项纠纷鲱鱼争端和“冰储”纠纷提供分析与咨询。冰外交部发言人称,政府希望在这两个问题上最好地表达冰方观点。对于“冰储”纠纷,冰正在等待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法庭裁...

    1307 动物饲养技术 鲱鱼 鲱鱼市场分析
  • 崔恒全的黄粉虫养殖致富故事
    崔恒全的黄粉虫养殖致富故事

    崔恒全是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师杨庄村的一个村民,他是一个养殖户,但是他不养家禽家畜,他养的是黄粉虫,别看虫子小,却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有广阔的养殖前景,这让他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几年以前,老崔主要经营饲料,但是有很多养殖户都托它进货的时候进一些虫粉,因为虫粉放到饲料里面可以让禽畜类的动物的肉味道更好,经过打听,...

    1016 特种养殖科普 黄粉虫 黄粉虫综合
  • 谨防狐狸传染性肝炎
    谨防狐狸传染性肝炎

    狐传染性肝炎,是由犬腺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任何年龄的狐、银黑狐和犬均可发生此病,而最敏感期在3~6月龄。潜伏期多在10天以上。临床症状表现有高热、呕吐、贫血、步态踉跄、躺卧,以至后肢麻痹和轻瘫、角膜发炎,有时抽搐,转圈运动。还有的表现头颈、下腹部水肿,腹痛拱背,浆液性粘液性眼鼻分泌物,有的牙龈、口...

    1628 狐狸 特种养殖方法 狐狸饲养管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